Skip to content

慢速動作訓練 – 重拾身體感覺

很多人在運動訓練的時候,心裡都會有一個疑問:

做重複動作時,到底加快速度快快做好,還是放慢速度慢慢來更好?

在肌力訓練方面,訓練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因年齡增長而導致的退化,影響身體各種動作的運動功能。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我們需要訓練自己肌肉的收縮力。

人體的肌肉收縮有三種方式,每種方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不同的意義和作用。

也是我們人體最基本的活動能力。

1. 向心收縮 – 肌肉長度變短

一般用在丟東西、踢東西、跳起來等,給物體一個速度

2. 等長收縮 – 肌肉長度不變,但肌肉持續收縮

例如:拿起某東西、站著不動等靜態姿勢

3.離心收縮 – 肌肉長度變長

例如:跳起來之後的落地蹲下、減速停止,以及把手裡的東西舉起來,然後慢慢放下等動作

在上述三種肌肉收縮方式中,「離心收縮」與運動傷害的發生關係最為密切。

如果肌肉無法慢慢延長,這些衝擊(如落地、急停、轉向等)的力量無法得到適當的釋放,

容易撕裂和拉傷肌肉和肌腱,甚至導致關節韌帶或軟骨斷裂和磨損。

在現實生活中,舉起東西並不困難;

困難在於我們能否慢慢地放下東西,提得起卻放不下。

為了使我們能夠預防因動作而造成的各種損傷,

慢速動作訓練(以較慢的速度完成 1 組重複動作)是我們必不可缺的練習。

在這個方式下,我們著重的是拿回對自己身體的感覺,增強肌耐力,並保持動作的穩定。

我們需要不斷地專注自己正在鍛鍊的部位或肌肉上,

緩慢而穩定地舉起重物,然後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讓肌肉慢慢拉長並保持足夠的張力,

透過每個慢動作,掌握自己的發力點,衡量自己的核心能力水平。

當肌肉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時,

肌肉和軟組織會比正常速度訓練需要更多的氣力,

我們會比平常更容易感到疲倦。

但它也帶來了很多好處,

例如:激活深層肌肉,誘發低強度收縮的慢肌纖維,產生耐力,讓動能連接順序更好

當然,在訓練的時候,我們都需要時刻注意自己對身體的感覺。

如果身體重心位置不對,或相鄰關節之間偏移過大,

它也會對肌肉、骨骼和關節造成損害。

因此,訓練的重點不僅是要慢,更要「穩」。

不要因為貪求快速而忽略照顧好自己身體的重要性。

大家不妨嘗試慢速動作訓練以獲得更多身體的實在感吧。

error: © WILCO 運動自療 WILCO Stretch Therapy. 保留一切權利。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