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身體姿勢與我們情緒的連繫

每當我們有肌肉緊繃痠痛或姿勢上的問題,

我們一般將其歸咎於活動時姿勢不當、身體休息不足以及一些不良習慣等。

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探討為甚麼我們會有這些姿勢和壞習慣,

我們會發現,這些可能都與我們過去未經處理的情緒有關。

今次我們會從肌筋膜的角度探討這個鮮為人知的一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甚麼是肌筋膜。

肌筋膜由密集的膠原纖維組成,是連結且分隔其他構造的纖維組織,

包裹滲覆著肌肉、骨頭、神經、血管和內臟器官。

以我們吃的雞肉為例,雞皮下常殘留的白色薄膜就是肌筋膜。

肌筋膜本身是擔當保護我們肌肉和內臟的作用,

它支撐且分隔內臟器官和每束肌肉,讓我們內部的器官可以順利運行;肌肉在動作時能順利滑動和收縮。

它與韌帶功能相似,可藉由附著在骨頭或肌肉上的接觸點,傳遞力量給其他肌肉。

不過,當筋膜受到異常的拉扯、擠壓、扭轉等刺激或有發炎的情怳時,

它會產生沾黏、僵硬等問題,進而引起疼痛、痠痛、活動受限等症狀。

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質疑筋膜與我們的情緒有甚麼關係。

根據《解剖列車》的作者 Tom Myers (一名專門研究肌筋膜的專家) 在一個訪談表示,

我們的情緒和創傷都藏在我們體內肌筋膜等結締組織。

他的論點是這樣的:

一個感到快樂的人,他的胸膛是敞開的。

一個感到悲傷的人,他的胸部會向下垂並向內收。

一個感到無助的人,他可能會把手伸出,手掌朝前。

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從情緒中可辨識的姿勢模式。

當痛苦一直在我們的大腦中累積時,它只有兩種出路:

一種是化學反應,它會改變在我們神經系統中的信使分子(messenger molecules) 或神經肽 (neuropeptides),從而改變我們的情緒。

這些化學物質對全身都有多種影響,而不僅僅是神經系統。

另一種就是我們處於緊張模式。這種模式會透過我們身體的姿勢呈現出來的。

它們可以是防禦性的、反應性的或退縮的,也就是我們逃避痛苦。

如果我們經歷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時,

我們可能會生氣、會感到悲傷。

當我們認為我們已經不再生氣和悲傷,但我們內心仍然有未解決的憤怒和傷痛時,

我們的大腦會不斷向相同的肌肉發送相同的訊息,

告訴他們我們有未解決的情緒,我們還需要繼續該情緒的姿勢模式。

一段時間後,我們的思想、肌肉和筋膜就會習慣了這種模式,

除了會導致我們有肌肉緊繃的問題或失去一部分活動能力之外,

還會讓我們無意識地將我們還未解決的情緒保留在在肌筋膜等結締組織上。

不過,如果我們改變對不愉快事件的思考方式,或改變我們的神經系統和運動模式,

這些都有助於改變肌筋膜的狀態,從而改變我們的神經和循環系統。

以上就是這位專家的見解。

事實上,有許多專家,例如臨床心理學教授 Johannes Michalak,

對肌筋膜、情緒和認知系統,甚至肌筋膜在人體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研究,

目前的研究表明,肌筋膜也與情緒和我們的認知系統有關。

這部分我們這裏就不分享了,大家可以去找相關的研究。

因此,我們千萬不要低估負面情緒對我們身體的影響。

同時找方法讓我們遠離身體疼痛,保持身心健康啊。

error: © WILCO 運動自療 WILCO Stretch Therapy. 保留一切權利。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