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軀幹旋轉,我們很多人感覺只是扭動腰部,幫自己鬆腰而已。
不過,軀幹旋轉不止於此,它還為我們身體帶來更好處,
主要有:我們爆發力的力量來源,以及穩定身體
以田徑投擲項目的投擲動作、網球中的正手動作、高爾夫球擊球動作為例。
這些動作需要透過軀幹的旋轉產生更大的高度,使投擲出手速度和擊球速度更快。
至於穩定身體,我們可以從我們的日常步行作為示例。
當我們走路時,我們身體兩側都會搖擺。
那是甚麼讓我們走路時不會過於晃動呢?
如果我們仔細看看我們怎樣走路,
我們會發現身體除了向前移動之外,還不斷地左至右來回旋轉,
其用意就是透過抗旋轉力來幫助我們維持軀幹的穩定性,抑制身體走路時過度搖晃。
不過,身體旋轉角度不夠,旋轉的過程中有一個地方卡住,
足以影響我們走路時的步態以及擊、投、踢等整個動作。
因為每塊肌肉、關節間的力量傳遞都是環環相扣的,
只要其中一個部位出現了障礙,身體的代償機制就會啟動,
讓其他部位承受更多的壓力或施加更多的力量來執行動作,
軀幹在運動時會更不穩定,施加的力或對目標的精確度也會降低。
這也使我們更容易受到肌肉拉傷或關節損傷,尤其是腰部肌肉如腹斜肌、髖關節和膝蓋。
那麼有甚麼肌肉和關節會影響我們做出軀幹旋轉的動作呢?
從肌筋膜經絡的角度來看,受影響的筋膜線包括:
螺旋線(從腹外斜肌、腹肌鍵膜、腹內斜肌到髂脛束的那段)
同側功能線(背闊肌經腹外斜肌至縫匠肌的一段)等等
一旦相關的肌肉和關節卡住,就很大機會影響我們軀幹旋轉的能力。
另一方面,胸椎、腰椎、脊椎是否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讓軀幹旋轉也是一大關鍵。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我們只是扭動腰部、行走,還是跳舞,需要投擲、拋擲或踢遠物體的運動等,
都需要依靠軀幹旋轉來做出相應的動作。
要讓腰部旋轉更順暢和有更多活動幅度,
平日除了做伸展運動放鬆有份參與軀幹旋轉的肌肉和關節外,
我們還需要密切留意平日坐、站、臥等姿勢,以及運動過程中是否善用了相應的肌肉發力,
必要時進行訓練糾正姿勢。
當然,如果自己發現自己在旋轉過程中有些障礙,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記得尋求專業人士的建議,看看是否有甚麼方法可以讓腰部扭動更順暢,
更加穩定、更加有力去爭取運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