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 600 多條肌肉,負責做出各種動作。
每當肌肉緊繃、病變,就會刺激神經,繼而產生各種惱人的不適感。
許多骨盤移位、輕微的脊椎側彎等歪斜問題,
其實都是兩側肌肉不平衡造出來的結果。
換句話說,大部份痠痛的根源都在我們的肌肉裏。
這次我們談一談導致我們肌肉痠痛的頭號元兇 – 肌肉沾黏。
肌肉沾黏可以理解成是肌肉的結塊,又稱氣結,
它無聲無色地影響著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當我們用手觸摸時,我們會感覺到有一顆球,
或是一整片僵硬的觸感。
我們的肌肉纖維其實是一束束的。
一般來說,肌肉束是有規則,而且是有順序的。
當我們的肌肉纖維因為反覆受傷或是受傷過度嚴重的時候,
就會變得雜亂無章。
舉個例子,我們的手臂往內折起來,二頭肌會進行收縮。
此時,我們肌肉收縮的方向是往內縮短的。
如果這個位置有沾黏,因為結塊處生長的方向不同,
就會導致二頭肌進行收縮時感到有個卡住的感覺,
產生出疼痛或是無法出力的感受。
最常見的沾黏原因有二,
肌肉反覆受傷或是過度重大的受傷。
反覆受傷是指我們因為不停重復做某個動作而受傷。
就像理髮師的手會因為客人的高度、髮型的不同,
懸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
如果他沒有顧及自己雙手的疲勞和擺位,
就會導致他的肌肉一直出力懸在那邊,
時間久了之後就會讓肩膊肌肉不停反復受傷,
讓該區域的軟組織過度增生,產生沾黏狀況,
嚴重起來,可以連不動都會痛,變成慢性痠痛的問題。
至於重大的受傷,最常見都是自己弄傷,但是沒有好好處理那些沾黏組織。
例如有個患者在廁所滑倒,讓肩膊直接撞到地板上。
雖然後續透過 X光片檢查出來說骨頭沒有問題,
但是他的肩膊就沒辦法舉到最高點。
這是因為他的三角肌上有一大塊沾黏組織,影響他的活動能力。
當我們的肌肉產生了結塊,其實是很難自然復原的。
這是因為我們沒有活動那塊肌肉,該位置體溫較低,
沾黏組織就會開始僵硬不適。
長久不動,就會一直卡住。
所以,坊間有不少人會透過熱敷讓肌肉放軟,或是去運動把身體熱起來,
讓自己舒服一些。
如果我們要處理沾黏所造成的問題,讓肌肉恢復正常功能,讓沾黏組織恢復原有的方向性,
我們除了可以運用滾筒等工具放鬆筋膜外,
我們還可以找懂得筋膜放鬆的專業人士處理相關的問題。
不要等到沾黏問題越來越嚴重才解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