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都需要用到前臂的肌肉去拿東西、做一些涉及「拉」的動作。
如果我們平日忽略照顧手肘的小小部位,
只要它受傷了,就可以擊垮自稱最強壯的我們。
今天我們將會告訴大家為甚麼會出現手肘疼痛,
更重要的是,要怎麼避免。
手肘的疼痛有兩種形式,
也許是在手肘的內側 (高爾夫球肘),
也有可能是在手肘的外側 (網球肘)。
首先,我們要來分辨一下手肘這兩個位置。
把手臂枱到這個位置 (90 度彎曲),另一手的手指線變成 L 型,
然後放在自己的肘關節上。
當我們抓住時,我們的拇指會碰到手肘內側 (內上髁),
這是前臂屈指淺肌所連接的位置,這邊的肌肉可以讓我們的前臂屈曲。
當我們的手指碰到手肘外側 (外上髁) 時,
這是前臂的伸肌,讓我們可以做手腕上下屈曲的動作。
可是大家知道嗎?手肘疼痛的問題並不在這裏。
主因其實來自於手腕或是肌力的問題,和手肘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們先來看一下手肘的內側 – 內上髁。
我們的前臂有塊肌肉會從手腕開始,連接到手肘的內側,也就是屈指淺肌。
當我們從手肘這邊拉的時候,屈指淺肌會讓手腕抬起來。
對大多數人來說,之所以會感覺到手肘內側的疼痛,
是因為在做拉的動作時背部還不夠強壯。
許多人做反手引體向上,一心只是為了要到單槓上,同時害怕背肌或二頭肌的力量不夠,
所以他們會不自覺地請前臂幫忙,讓自己的身體往單槓的方向拉,
用到前臂的屈指淺肌,促使前臂和手腕出現屈曲。
當他們身體往下時又用到前臂,直接回到手臂伸直的姿勢。
這對前臂屈指淺肌來說,因為承受過多的力量,幾乎是整個身體的重量,
離心收縮的負荷太大,很難有足夠的肌力來承受而造成了傷害。
划船的時候也是一樣。
我們划船的時候,會把重量拉進來。
當動作差不多完成,想要讓握把更靠近身體時,
我們會不自覺讓手臂彎進來,讓前臂屈曲,不讓手肘越過我們身體的後方。
這樣拉法看起來會感覺更靠近自己的身體。
不過,這是一種錯覺,既不能全面運用到菱形肌和背肌的力量,而且還用了前臂的肌肉來拉。
當我們讓手往前伸直,就會把離心收縮的負荷施加在手肘中間,形成損傷。
剛提過的兩個例子,
如果我們本來要訓練的肌肉比較弱,我們會很容易激發肌肉代償的情怳,用到「不該用的肌肉」。
以做拉的動作為例,前臂這些肌肉本應要提供協助,而不是主導整個動作。
現在要來討論手肘的外側了。
這邊的肌肉會越過手腕,之後會到手肘的外側,
與手肘內側的情況正好是相反的。
當我們拉動到手肘外側的肌肉時,就會讓手腕向後伸展。
雖然離心收縮的負荷過大也可能會產生問題,
不過,我們一直長期讓手腕維持伸展的姿勢拿啞鈴或其他重物,
我們會發現前臂後方的肌肉,長期維持在縮短的狀態下,這是過度使用了。
有些人坐在電腦前也會遇到一樣的問題,因為他們會長期讓手腕維持這個手勢,
讓手腕往後,這樣就會一直用到這些肌肉。
以網球選手為例,
當他們讓手腕維持在伸展的姿勢時,準備要擊球時,
在碰到球之後,手腕會自然跟過去,這是會讓前臂後方的肌肉離心收縮。
很多時候就足以組成肌肉的微小撕裂,而導致發炎。
不管是手肘內側或外側,
只要我們在離心收縮時控制好肌肉,懂得如何修正才是真正的關鍵。
在做拉或抓住等動作時,盡可能避免過度使用前臂,不要讓手腕屈曲,
稍微調整一下手腕,試着用中立的握法,手腕不能往前,亦不能往後。
以拿啞鈴為例,讓手腕維持中立的動作看起來雖然並不自然,
但這是因為我們的手腕在自然的狀況下就是會稍微伸展。
這樣的握法,其實會比較強壯。
再以做反手引體向上這個動作為例,此握法會令手腕的角度保持中立,
既沒有讓手腕朝向自己,亦沒有用到手腕的屈肌發力。
如果情怳許可,當我們使用中立的握法時,
就讓雙手的掌心可以朝向彼此,不讓手腕往前或是往後,
那是一個更好的做法。
當然我們亦可以加入前臂的訓練,讓手腕做一些高次數的伸展訓練,
先把手肘伸直,再讓手腕往後伸展,
來確保前臂夠強壯,更有能力承受這些壓力。
尤其是當我們要恢復訓練的時候,
我們要確保這些肌肉可以準備好,稍微減輕一點重量在所難免,
不一定需要長期維持這樣的作法,但是好好注意一下,直至我們培養出前臂的肌力和肌耐力為止。
希望今天我們可以幫助大家分辨手肘疼痛的原因,同時可以幫助大家盡快恢復手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