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走路並不陌生。
不過,對於這個平日那麼基本的運動,我們每天行走多少?
University of Ulster 有數項關於走路的研究發現,
我們只要多走步就會降低癌症死亡率,
而且 Brisk Walk (快步走) 有助長壽,還可把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 10 – 20%。
我們身體有不少線粒體 (Mitochondria),
可以稱為我們身體的電池,為我們提供動力。
它們需要不停地運動。
如果我們吃進很多卡路里又久坐不動,
它們就像電池一樣,就是給線粒體充電過度,
會釋放出被稱為自由基 (Free Radicals) 的不穩定原子,
對身體造成無法估計的破壞,包括引起炎症。
走路不但可以均衡活動全身關節,
還能夠適度地刺激韌帶、收縮肌肉、減少內臟脂肪,
促進血液循環和身體組織的新陳代謝,維持身體健康。
無論我們選擇甚麼時候去走路,
只要我們有適當的走路姿勢,肯定可以打斷這種久坐不動的現象,防止自由基洩漏、逃跑,
就像當手機充滿電要關掉插頭一樣。
適當的走路姿勢,是自然地踏出步伐,
成人的步距約 60 – 80cm,腳與肩膀同寬,
每分鐘約 60 步的頻率。
走路不像其他鍛煉方式,非常靈活,更加適合分幾次完成。
一般建議是我們每天走大約 30 分鐘。
我們還可以嘗試快步走,
只要我們當下感覺到心跳加快、身體變暖,並且呼吸比正常要快即可。
如果我們無法完成半個小時的快步走,也可以把它分成兩次或是三次來完成。
特別是目前許多人在家工作,
每次出去走步都能讓人從靜坐不動的狀態下活動起來,
的確可以減低患身體痛症的風險。
如果我們想做一件事來改善身心健康,
為何不嘗試走步或者快步走呢?
注意:每個人行走的速度並不一樣,
只要找到自己行走的節奏就可以了。